南岔区推进全城旅游发展纪实
来源: 发布时间:2018-11-19 09:01
关联稿件
“今年的游客,多于往年,来仙翁山的游客越来越多,一入夏,我就接到不少游客打来的订房电话,十一小长假,我的山庄订到10月13日。”这是南岔区仙翁山景区的“仙翁客来山庄”老板、二人转演员陈岩在记者采访时,乐滋滋的一番话。
自从前几年开山庄尝到了甜头,陈岩便专心在仙翁山景区干起了农家乐、唱起了二人转,游客最多时,一天要接待100多人。在仙翁山景区周边,象这样的农家乐还有很多家。
近年来,南岔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,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”的重要指示,紧跟省市全域旅游的步伐,将旅游产业作为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来重点培育,丰富“旅游+”,旅游+生态、旅游+文化、旅游+康养、旅游+长寿、旅游+体育等多点开花,呈现出全方面发展、多角度拓展的良好业态。
2017年,南岔区通过积极对上争取资金480余万元,新修了登山步道、下山环道、安全扶手,新添置景区观景台、休息木屋、休闲吊椅、说明牌、电子门、LED电子屏等;投资150万元,先后购买了3辆旅游大巴,为游客提供接送服务。
今年,南岔区又投资3895万元,开工修建了26.535公里的南岔至仙翁山景区的旅游公路,路面宽度为7.5米,明年投入使用。
“景区公路提档升级,破解了交通环境不便的制约,将会大幅增加游客量,进一步提高旅游发展环境和加快步伐,南岔区的旅游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里程碑。”南岔区旅游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说。
为推进全域旅游工作,南岔区成立了文旅传媒公司,在全区各单位抽调了优秀年轻干部,充实到文旅公司工作,面向社会招聘专业大学生46名。成立了旅游接待中心,投资近50万元,对月牙湖广场北侧原人防办办公室重新装修,与中青旅强强联合,全面承担伊春各景区的票务代理和地接团队业务,让旅游产业由单一自主式向融合共赢型转化。今年,还组建了“黑龙江省神翁仙山旅行社”。
文化是旅游的内涵和灵魂,是旅游的焦点和轴心,文化与旅游融合凸显产业发展空间。
南岔区利用通山路两侧的门市房,建设了“南岔区文化旅游特色产品一条街”。目前,已经有中国结手工艺品、北沉香雕刻、中国新派油画、玉石雕刻、传媒公司等十几家商家入住,已经成为南岔区北入口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。
南岔区浩良河镇大吉星村在抗战史上被称为“红地盘”。南岔区通过建设“红地盘”红色教育基地,开展对党员干部和游客进行爱国主义教育,吸引全省、全国游客前来进行红色旅游。“沈阳军区最大人防工事——东北奇观;南岔探秘触摸历史记忆——别有洞天”在南岔区的东出口高空广告牌上,这二句广告词格外吸引过往车辆和行人的目光,让人产生前来旅游观光的愿望。上个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,南岔区共建有38个人防工事,这些人防工事已经成为隐藏在南岔崇山峻岭中可容纳10万人的秘密城市。时代发展到今天,人防工事已经被赋予了新的使命。南岔区开发利用人防工事,如今已成为一个新景观。
推进全域旅游,让旅游产业由单一自主式向融合共赢型转化,开创了区域生态旅游经济圈合作互惠、共赢发展的崭新局面。
去年,南岔区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,投入近千万元,建设了滨水公园、忠孝主题公园、人防工事、“卧龙屯”民俗养生度假村、“红地盘”红色教育基地等旅游景区,开发了“春赏花、夏避暑、秋观山、冬戏雪”四季主题旅游,把旅游工作纳入了全市旅游发展的总体战略布局之中,逐渐成为伊春旅游的重要目的地和新亮点。
今年5月,南岔区首届夏季旅游推介会成功举办,邀请哈尔滨等地30多家旅行社负责人,前往仙翁山景区及人防工事景区实地考察,推进出了不同时节、不同主题的旅游产品,包括一日游、两日游等基本线路及特色康养养生一日游、两日游等,充分发挥了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联动的影响力,在全社会营造了关注旅游、参与旅游、支持旅游、推动旅游的良好氛围。
进入6月份,伊春永翠河国际健康疗养院就迎来了一大批北京、南京、浙江、天津等外地“候鸟族”度假人群前来入住。“我虽然出生在东北,但是生长在北京,这次在朋友的介绍下,终于如愿的来到南岔,蓝蓝的天,绿绿的山,清新的空气,跟我们大城市截然不同的,闻到了田园的香味。”这是一位来自北京、原在中国残联工作的退休老人李涛对南岔的评价。据疗养院负责人介绍,从今年6月之初开始,就陆续有外地“候鸟”老人入住疗养院,比去年入住时间提前了半个月的时间,截至目前,疗养院共接待北京、天津、上海、南京、无锡、湖州、石家庄、南宁等地的“候鸟族”度假老人6357人次,同比增长161%。
2017年,南岔区入境游客首次突破34万人次,旅游收入突破3亿元。今年截至9月末,南岔区接待游客33.6万人次,同比增长27.2%;旅游收入2.7亿元,同比增长25.1%。
如今,以“绿色”引领,用“红色”辉映,借“白色”添彩,已经成为南岔全域旅游发展战略,来“中国伊春北药小镇”“中国长寿之乡”旅游,已成为太多人的选择,在神奇的仙翁山逐梦,在庄严的“红地盘”接受教育,在晶莹的冰雪中欢乐嬉戏……南岔,正在阔步前行,走在一条生态旅游、红色旅游、冰雪旅游融合发展的大路上。
自从前几年开山庄尝到了甜头,陈岩便专心在仙翁山景区干起了农家乐、唱起了二人转,游客最多时,一天要接待100多人。在仙翁山景区周边,象这样的农家乐还有很多家。
近年来,南岔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,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”的重要指示,紧跟省市全域旅游的步伐,将旅游产业作为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来重点培育,丰富“旅游+”,旅游+生态、旅游+文化、旅游+康养、旅游+长寿、旅游+体育等多点开花,呈现出全方面发展、多角度拓展的良好业态。
2017年,南岔区通过积极对上争取资金480余万元,新修了登山步道、下山环道、安全扶手,新添置景区观景台、休息木屋、休闲吊椅、说明牌、电子门、LED电子屏等;投资150万元,先后购买了3辆旅游大巴,为游客提供接送服务。
今年,南岔区又投资3895万元,开工修建了26.535公里的南岔至仙翁山景区的旅游公路,路面宽度为7.5米,明年投入使用。
“景区公路提档升级,破解了交通环境不便的制约,将会大幅增加游客量,进一步提高旅游发展环境和加快步伐,南岔区的旅游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里程碑。”南岔区旅游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说。
为推进全域旅游工作,南岔区成立了文旅传媒公司,在全区各单位抽调了优秀年轻干部,充实到文旅公司工作,面向社会招聘专业大学生46名。成立了旅游接待中心,投资近50万元,对月牙湖广场北侧原人防办办公室重新装修,与中青旅强强联合,全面承担伊春各景区的票务代理和地接团队业务,让旅游产业由单一自主式向融合共赢型转化。今年,还组建了“黑龙江省神翁仙山旅行社”。
文化是旅游的内涵和灵魂,是旅游的焦点和轴心,文化与旅游融合凸显产业发展空间。
南岔区利用通山路两侧的门市房,建设了“南岔区文化旅游特色产品一条街”。目前,已经有中国结手工艺品、北沉香雕刻、中国新派油画、玉石雕刻、传媒公司等十几家商家入住,已经成为南岔区北入口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。
南岔区浩良河镇大吉星村在抗战史上被称为“红地盘”。南岔区通过建设“红地盘”红色教育基地,开展对党员干部和游客进行爱国主义教育,吸引全省、全国游客前来进行红色旅游。“沈阳军区最大人防工事——东北奇观;南岔探秘触摸历史记忆——别有洞天”在南岔区的东出口高空广告牌上,这二句广告词格外吸引过往车辆和行人的目光,让人产生前来旅游观光的愿望。上个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,南岔区共建有38个人防工事,这些人防工事已经成为隐藏在南岔崇山峻岭中可容纳10万人的秘密城市。时代发展到今天,人防工事已经被赋予了新的使命。南岔区开发利用人防工事,如今已成为一个新景观。
推进全域旅游,让旅游产业由单一自主式向融合共赢型转化,开创了区域生态旅游经济圈合作互惠、共赢发展的崭新局面。
去年,南岔区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,投入近千万元,建设了滨水公园、忠孝主题公园、人防工事、“卧龙屯”民俗养生度假村、“红地盘”红色教育基地等旅游景区,开发了“春赏花、夏避暑、秋观山、冬戏雪”四季主题旅游,把旅游工作纳入了全市旅游发展的总体战略布局之中,逐渐成为伊春旅游的重要目的地和新亮点。
今年5月,南岔区首届夏季旅游推介会成功举办,邀请哈尔滨等地30多家旅行社负责人,前往仙翁山景区及人防工事景区实地考察,推进出了不同时节、不同主题的旅游产品,包括一日游、两日游等基本线路及特色康养养生一日游、两日游等,充分发挥了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联动的影响力,在全社会营造了关注旅游、参与旅游、支持旅游、推动旅游的良好氛围。
进入6月份,伊春永翠河国际健康疗养院就迎来了一大批北京、南京、浙江、天津等外地“候鸟族”度假人群前来入住。“我虽然出生在东北,但是生长在北京,这次在朋友的介绍下,终于如愿的来到南岔,蓝蓝的天,绿绿的山,清新的空气,跟我们大城市截然不同的,闻到了田园的香味。”这是一位来自北京、原在中国残联工作的退休老人李涛对南岔的评价。据疗养院负责人介绍,从今年6月之初开始,就陆续有外地“候鸟”老人入住疗养院,比去年入住时间提前了半个月的时间,截至目前,疗养院共接待北京、天津、上海、南京、无锡、湖州、石家庄、南宁等地的“候鸟族”度假老人6357人次,同比增长161%。
2017年,南岔区入境游客首次突破34万人次,旅游收入突破3亿元。今年截至9月末,南岔区接待游客33.6万人次,同比增长27.2%;旅游收入2.7亿元,同比增长25.1%。
如今,以“绿色”引领,用“红色”辉映,借“白色”添彩,已经成为南岔全域旅游发展战略,来“中国伊春北药小镇”“中国长寿之乡”旅游,已成为太多人的选择,在神奇的仙翁山逐梦,在庄严的“红地盘”接受教育,在晶莹的冰雪中欢乐嬉戏……南岔,正在阔步前行,走在一条生态旅游、红色旅游、冰雪旅游融合发展的大路上。
-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